難得到高級餐廳享用珍饈佳餚,捏著錢包點了鵝肝,沒想到端上桌的卻是鴨肝,不僅期待落空還搞砸了好心情。若用餐時發生這樣食材被偷天換日的情況,消費者可以如何應對、業者又應該如何處理?讓專業的「翊鼎法律顧問團隊」為您詳細解讀案件背後的法律爭議並提供建議!
內容目錄
Toggle標示內容和供應實物不符?法院怎麼判?
曾有高級鐵板燒餐廳,販售高級法國鵝肝多年,近來卻被顧客發現,實際吃到的不是菜單上標示的鵝肝而是鴨肝,消費者認為遭到餐廳詐騙故提起訴訟。餐廳則主張只是食材供應問題而更換食材並非故意欺瞞。
由於餐飲業者往往是掌握較多資訊的一方,若有食材更換消費者通常無法事先知道,在訴訟中,攻防焦點便落在餐廳負責人究竟是否故意違反誠實信用原則、惡意欺騙消費者,具體內容如:
- 菜單標示不實:菜單明確標示為「法國鵝肝」,卻未能實際供應。
- 隱瞞重要資訊:餐廳未向顧客清楚說明實際供應的是「鴨肝」。
- 意圖不法獲利:利用消費者對「鵝肝」的昂貴認知,來達成交易目的、造成消費者損害。
餐飲業的不作為詐欺?律師解析法律要件!
許多詐欺行為是透過說謊、欺騙等方式讓被害者有錯誤的認知然後交付財物。不過,法院針對交易中的詐欺,提出了「不作為詐欺」的詮釋。
例如:最高法院 107 年度台上字第 816 號判決中提到,賣方對於交易重要事項有據實告知義務,若賣方隱瞞事實並讓買方產生錯誤理解而消費,便會構成讓消費者陷入錯誤並交付財產的不作為詐欺。
在本案中,法院認為該高級鐵板燒餐廳提供的料理究竟是鴨肝還是鵝肝屬於交易的重要資訊,因此,該餐廳提供的食材非菜單所標示,又未主動告知消費者,讓消費者誤以為自己花大錢買的是的鵝肝,構成利用不實資訊促成交易,符合不作為詐欺的要件,應判處有罪。
開餐廳請注意 4 大要點!律師教您避免遭控詐欺
- 菜單標示須如實:菜單是消費者了解商品的重要依據,標示內容必須與實際供應一致。如需更換或替代食材,應即時更新菜單或主動說明。
- 履行告知義務:當涉及交易的重要資訊如食材、價格時,務必據實告知消費者。如本案中,若餐廳能提前告知「鵝肝」改為「鴨肝」,就能有效預防違法風險。
- 強化員工培訓:確保服務人員熟悉產品資訊,能在點餐過程中清楚傳遞正確訊息、應對消費者對食材來源或價格的疑問,避免誤導消費者。
- 定期進行法律與合規檢查:餐飲業者應檢視自身營運流程與宣傳資料是否符合法律規定,避免不經意觸法。
餐飲消費權益如何維護?律師教您 4 招!
- 購買前多問:消費前建議多加留意食材來源,尤其是對於料理不熟悉時主動詢問供應內容的細節,日後若有糾紛亦可以主張業者回應內容不實。
- 保存消費記錄:將消費過程與內容保留下來,例如發票、菜單照片和相關對話記錄,這些都可能成為日後應對法律爭議時的重要證據。
- 發現問題立即反應:如懷疑標示不實建議向業者提出,若涉及違規不法請報警或向消保單位、主管機關檢舉。
- 善用法律資源:必要時針對不實資訊造成損害提出民刑事訴訟,要求退款或賠償。
誠信是經營之本、法律是消費保障!
菜單是餐飲交易的核心信任基石,反映了餐飲業者的經營誠信,也承載著消費者對商家的信任,更是避免法律風險的要角;消費者則需了解法律,勇於捍衛自身權益。
餐飲詐欺涉及的法律問題往往牽涉消費者權益與經營者責任,專業的法律協助能在面對複雜的法律糾紛時提供明確方向。若您對餐飲業經營、消費者保護或相關法律問題有疑問,「翊鼎法律顧問團隊」隨時準備好為您服務,幫助您保障權益、預防法律糾紛,歡迎加入本所官方LINE:@023euuif(輸入ID時請記得要加「@」),將有專人服務您與律師接洽。





